投资人对“市值管理”的追问越来越迫切,而上市公司回应的措辞里除了“模版话术”,更多的是手足无措......把市值管理先放一边,当下A股所有上市公司都需要做一次科学的市值管理诊断!这一步,避不开,而且越早越好。自己做炒股配资平台公司,或者找外部机构做都可以,但务必站在战略的高度。系统地把账算清楚,未来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就清楚了。
和恒在协助上市公司做市值管理诊断的时候主要从企业历史情况基本表现、企业业务表现系统诊断、企业资本表现系统诊断、企业市值战略诊断总结四个维度展开。指出问题的同时,我们会给出明确的建议和策略。和恒市值诊断业务咨询:17310319665(同微信),欢迎沟通。
· 企业历史情况基本表现:目的在于梳理出公司与对标公司市值管理差距的根本原因;
· 企业业务表现系统诊断:包含企业所属行业分析、标杆公司发展分析、企业财务现状分析、企业业务现状分析、企业管理现状分析五个方面;
· 企业资本表现系统诊断:包含企业资本市场表现、资本市场周期分析、企业股东结构分析、企业资本运作分析、企业投关管理分析五个方面;
· 企业市值战略诊断总结:分别在经营价值以及交易价值两个维度给出企业市值管理诊断的具体结论以及工作建议。
下面是和恒自己总结的市值管理诊断十大维度,供参考。
对于市值管理的诊断,我们以市值成长的差距分析为起点,进而分析产生差距的具体原因,因为市值成长差距或市值表现结果是企业产融互动情况的综合体现,我们先对总体有判断,再进行具体分析。
一、市值成长差距
市值成长差距包含市值差距和估值差距,可以通过市值表现和估值水平这两个指标来体现。
(一)市值表现
1.长期年化涨幅
在分析市值表现时,我们关注中短期变化,但是更看重长期走势,因为长期走势才是检验公司经营绩效与成长质量的试金石,对于长期走势我们采用“年化涨幅”这一指标。年化涨幅是用以衡量公司自上市以来后复权股价的年化涨跌幅,通过将时间周期拉长到上市以来的整体时长,反映公司上市以来的长期投资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上市年数较短的企业,年化涨幅意义不大。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公司在三年内发生重大资产重组等事项有可能会削弱该指标的价值。
2.近半年市值涨幅
在明确公司长期以来整体的市值表现后,我们需要聚焦对公司近半年的涨跌幅对市值的中短期走势进行分析。短期市值变动受市场各类因素扰动较大,包括政策颁布、突发事件、业绩改善、概念炒作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反映了市场这一段时间内对企业的追捧热度与价值判断。
近半年市值涨幅分析需要对比公司与行业、大盘和对标企业的市值变动情况,可从“高低位置”和“波动一致性”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第一是高低位置的比较。
一是判断公司是否优于行业。如果公司最近半年的市值涨跌幅曲线大部分时间高于行业指数涨跌幅曲线,说明公司整体市值表现在行业中处于较好水平。
此处需要注意的是,行业指数中权重股的表现有可能对指数产生较大影响,比如饲料行业的整体走势有可能受到海大集团和通威集团较大的影响,在市场资金流向大盘股的背景下,就有可能产生海大与通威上涨、饲料行业指数上涨,但饲料行业的其它公司普遍大幅下跌的情况。因此,在实际分析中,我们需要注意板块权重股的市值占比以及涨跌幅表现。
二是判断公司是否优于对标企业。同理,如果公司最近半年的市值涨跌幅曲线大部分时间高于对标企业涨跌幅曲线,说明公司整体市值表现好于对标企业。需要注意的是,在与对标企业进行比较分析时,需要进一步分析,与对标企业的市值差异是来自业绩表现还是来自估值水平。
三是判断公司是否优于大盘。同理,如果公司最近半年的市值涨跌幅曲线大部分时间高于大盘指数涨跌幅曲线,说明公司整体市值表现在A股中处于较好水平。此处需要注意的是,我们需要分析公司市值的优异表现是由行业带来的还是公司自身带来的,因此,我们需要看行业指数涨跌幅曲线与大盘的相对位置。
第二是波动一致性的比较。
在明确了“高低位置”后,我们还需要对市值波动的一致性进行分析,核心看企业市值是随大盘与行业波动,还是出现了独立行情,并分析背后的原因。对市值波动一致性的分析需要从大盘、行业(含对标企业)两个维度去看。从大盘入手看,如果与大盘指数相比出现了独立行情,我们还需要看行业指数的走势,并参考公司相关主题概念指数的走势,即公司的独立行情是由行业带来的、题材带来的,还是由公司自身带来的。
如果公司市值随大盘波动,那么也要看行业指数是否出现了不同的表现,如果行业指数出现了不同的表现,而企业并未随之大幅波动,则要么是企业成功的抵抗了行业周期,要么是企业的行业属性并不强,资本市场未充分理解公司的战略与业务。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只考察半年周期的市值走势,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曲线走势受基期数据影响的结果,比如选定日期公司市值由于短期题材炒作正处于高位,结果导致公司市值涨跌幅始终不如大盘的情况。因此,这一部分的分析也要注意评估基期市值的情况。
3.市值倍数
市值规模排序可以最为直观的反映公司在行业中所处的规模地位。这里我们引入一个“市值倍数”的概念,市值倍数是以某公司市值为基准,计算其他公司市值为该公司市值的几倍。如果同行企业的市值倍数均小于1,那说明该公司市值为所处行业的第一位。企业要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来看市值倍数的变化。
站在相对静态的角度看公司的市值变化,是看公司现在的市值水平较三年前增长或缩水的百分比,关注的是市值规模绝对值的变化;而站在动态的角度看公司的市值变化,是看公司市值水平与同行相比所处的位置,注重的是公司市值规模的相对变化。
(二)估值水平
市盈率走势是反映估值水平的重要指标。市盈率表明了投资者对公司每一元利润所愿意支付的对价。
对市盈率的分析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聚焦近三年市盈率走势,判断公司估值中枢的变化以及期间异动,结合内外部事件查找原因,进而对近三年资本市场对公司的认知与态度有整体认识;二是聚焦公司与行业水平及对标企业的市盈率走势对比,通过相对走势,能一定程度上剔除市场、行业及概念的估值影响,并判断资本市场如何看公司在行业内的质地水平。
根据市值=净利润×市盈率,我们可以将市值的增长区分为业绩推动的市值增长和市盈率带动的市值增长两大类。
业绩推动的市值增长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增长性,而市盈率带动的市值增长或由题材驱动、或由业绩预期驱动,后者会随着业绩兑现的不同产生分化。在业绩达预期的情况下,股价很可能横盘调整或准备下一波拉升,同时市盈率将回归合理水平;如果业绩预期无法兑现,股价将有较高的下滑风险,下滑幅度与速度与“兑现差”高度相关。
通过结合分析市值和市盈率走势,也可以做出一些基本判断。
· 如果业绩长期稳健,同时市盈率长周期缓慢下行,市值不振,说明公司正在被市场遗忘;
· 如果公司市值常年随市盈率大幅波动、整体横盘,说明公司不具备中长期价值,作为题材股被频繁炒作;
· 如果市盈率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大幅提升带动市值成长,说明市场对公司业绩增长有高预期。
对于前两种情况,公司在市值战略层面上做系统筹划,第二种情况下企业还需要注重自身经营质地的改善,而对于第三种情况,公司需要结合业务做好市场预期管理,同时提前筹划资本运作,在业绩兑现期通过股权吞吐、并购定增落地等方式进行资本价值的实现。
二、市值管理诊断的十个维度
市值成长差距只是企业市值管理的结果表现,企业还需要分析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从市值战略落地执行的视角看,根据市值=净利润×市盈率,我们将净利润和市盈率拆分为10大维度。这10大维度的背后,是企业产业经营的闭环和资本经营的各项要素。
(一)公司基本面诊断(E)——产业经营六要素
让我们先初步还原一个公司产业经营的闭环。首先公司通过供研产销、资产处置、理财投资获取净利润,之后净利润变现为经营性净现金流,企业为求发展需要投资(即资源配置),而经营性净现金流是投资资金的根本保障,但当经营性净现金流不足时,就需要进行筹资,可能带来股权稀释与债务压力,最后投资最终形成资产,资源配置的方向与项目投资水平决定了资产质量,企业通过资产经营,最终又形成了净利润,形成净利润的能力体现为ROE。
我们可以从企业产业经营闭环中抽离出六个关键要素,包括利润质量、现金流水平、资产质量,议价能力、投资效率和ROE。三项表现(利润质量、现金流水平和资产质量)和三项能力(ROE、议价能力和投资效率)是对诊断公司基本面的关键维度。
图:产业经营六要素
(二)公司资本面诊断(PE)——资本经营四要素
资本经营关键要素主要包括市场预期、资本运作、机构持仓和4R管理。市场预期是上市公司股价上涨的核心推力,公司需要对此保持关注与监测;资本运作的水平与方向,直接决定产业发展与资本市场预期;机构作为市场的主力与理性参与者,对股价走势与市值成长有重要作用;4R管理中,券商分析师是公司推动资本市场预期的关键渠道,监管部门的“函件”对市场预期有重大影响。
图:资本经营四要素
三、市值管理诊断的指标体系
市值管理诊断是通过将上市公司资本经营的动作、指标和阐述进行拆解分析,进而对公司的产融互动情况进行系统解读和评判。基于从净利润和市盈率中抽离出十个关键的评价维度,我们对每个维度的量化指标进行了细致的拆解,最终形成了我们市值管理诊断的指标体系。第八章和第九章将详细介绍公司基本面诊断和公司资本面诊断中各指标的含义、分析方法以及案例说明。
图:市值管理诊断指标体系炒股配资平台公司